外國教育史
第三編外國教育史
第一章古希臘教育
1.美德即知識:蘇格拉底任務,知識、智慧和道德具有內在的直接的聯(lián)系。人的行為之善惡,主要取決于他是否具有有關的知識,只有知道什么是善,什么是惡,人才能趨善避惡。
2.蘇格拉底方法:也稱問答法,產婆術。教師以無知的面目出現(xiàn),通過巧妙的連續(xù)詰問,使學生意識到自己原有觀點的混亂和矛盾,承認自己的無知,教師進一步啟發(fā)、引導學生,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,得出結論或答案。過程分成四步:諷刺、助產、歸納、定義。
第三章西歐中世紀教育
1.宮廷教育:是一種設立在國王或貴族宮廷中,主要培養(yǎng)王公貴族后代的教育機構。
2.騎士教育:是中世紀世俗教育的一種主要形式,以培養(yǎng)當時封建制度中騎士階層的成員為目的。它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。
3.城市學校:是為西歐城市中新興市民階層子弟開辦的學校的總稱,包含不同種類、不同規(guī)模的學校。
4.中世紀大學:是12世紀左右興起的自治的教授和學習中心。
第四章文藝復興時期的教育
1.人文主義教育的特征:人本主義、古典主義、世俗性、宗教性、貴族性。
第六章歐美主要國家和日本的教育發(fā)展
1.貝爾—蘭開斯特制:又稱導生制。其基本方法是教師先在學生中選擇一些年齡較大、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充任導生,教師先對導生進行教學,然后由他們去教其他學生。
2.《莫雷爾法案》:該法規(guī)定,聯(lián)邦政府按各州在國會的議員人數(shù),撥給每位議員三萬英畝土地,各州應將贈地收入開辦或資助農業(yè)和機械工藝學院。
第七章歐美教育思想的發(fā)展
1.夸美紐斯的教育思想及其意義
(一)論教育的目的和作用
(1)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超越于現(xiàn)實的人生,皈依上帝,步入天堂,與上帝共享永恒的幸福,來世的永生。教育的現(xiàn)實目的有三個:學問、道德和虔信。
(2)教育的作用:通過教育能使國家獨立和平,社會繁榮發(fā)展,人類得救。教育對享受宗教的作用。教育對“天堂”似的人間生活的作用。不同等級的人受教育的目的有所不同。
(二)論普及教育、泛智教育、統(tǒng)一學制及其管理實施
普及教育的思想是其思想中的核心主題。普及教育的核心是泛智論。主張建立全國統(tǒng)一的學制。
(三)論學年制和班級授課制
(四)論適應自然的原則
意義:夸美紐斯是教育史上第一位系統(tǒng)地總結教學原則的教育家。他論述了教育的作用;呼吁開展普及教育,試圖使所有人都能接受普及教育;詳細制定了學年制度和班級授課制度;提出各級學校課程設置,編寫了許多教科書;系統(tǒng)地闡述了教育的基本原則和方法等。但他的教育思想中具有過分濃郁的宗教氣息;對科學知識及教育科學的認識也不準確。這些缺陷既有他本人認識上的原因,也有時代本身的局限。